Installation
《面試》
InterviewDimensions Variable
Gypsum walls, Wooden door with frosted glass, Artificial fiber felt, Digital printed with glass frame, 21-inch LED screen
2017
Gypsum walls, Wooden door with frosted glass, Artificial fiber felt, Digital printed with glass frame, 21-inch LED screen
2017
Exhibition: LIGHT UP Therapy Resort, Swatch Art Peach Hotel, Shanghai.
婚姻是終身大事,也是「例行公事。」觀眾將在開門之後體驗一次尋找完美伴侣的模擬面試。藝術家扮作白領女性,引導觀眾走過這道門。
Marriage is a major life event, and a business-like routine. Audiences are invited to open the door and attend a mock interview that will prepare them to find their perfect partner. For the exhibition's opening night, the artist dressed as an office lady and guided the audience to walk through the door.
作品《面試》借用辦公室/職埸的埸景去特顯徵婚啟事與職埸招聘的相似性,及展示徵婚啟事橫跨在城市的公共領域與私領域之間。
求婚就如同求職。徵婚者和應徵者之間的關係,其實與求職情況差不多,在婚姻媒合網站上傳照片、學歷、工作經驗、身高體重、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等資訊,打造出專屬的婚姻履歷,然後向潛在的對象投遞以求媒合。與求職相同,若婚姻履歷通過了
對方(通常是家長)的初步書面篩選,下一步就是「面試」,「面試」包含了至少雙方與雙方家長,共四方的互相評量;若此四方對彼此的條件皆滿意,在見過幾次面之後就可以準備討論婚禮的細節了。
徵婚廣告透露自我形象的塑造,認同,對異性的想像,性別政治的關係,與社會風氣。於是,最私密的情感言説,或許未嘗不可將其視作公共敘事來解讀,而徵婚廣告所衍生的私密空間,也因為藴含著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種因素的交雜,體現特定年代巨
大的社會變遷。1
費孝通在1946 年出版的《生育制度》中,提出婚姻是公事,不是私事的命題,認為在中國,婚姻的建立,不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個人選擇,而是由社會力量推動,意在綿延香火的公眾議題。2
Andrea Bradley 研究18,19 世紀芵國徵婚廣告時,認為徵婚人,透過公開的形式,尋求私人的關係,不同於傳統透過私人關係(家庭,朋友圈)的求偶,使得徵婚廣告深具公開性,且因為大眾閲讀,品評與參與的同時,也將網路,報紙等媒體的公眾性隱私性了。也就是說,徵婚廣告巧妙地融合公眾與私人的主體性,橫跨在城市的公共領域與私領域間。3
Marriage is a major life event, and a business-like routine. Audiences are invited to open the door and attend a mock interview that will prepare them to find their perfect partner. For the exhibition's opening night, the artist dressed as an office lady and guided the audience to walk through the door.
作品《面試》借用辦公室/職埸的埸景去特顯徵婚啟事與職埸招聘的相似性,及展示徵婚啟事橫跨在城市的公共領域與私領域之間。
求婚就如同求職。徵婚者和應徵者之間的關係,其實與求職情況差不多,在婚姻媒合網站上傳照片、學歷、工作經驗、身高體重、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等資訊,打造出專屬的婚姻履歷,然後向潛在的對象投遞以求媒合。與求職相同,若婚姻履歷通過了
對方(通常是家長)的初步書面篩選,下一步就是「面試」,「面試」包含了至少雙方與雙方家長,共四方的互相評量;若此四方對彼此的條件皆滿意,在見過幾次面之後就可以準備討論婚禮的細節了。
徵婚廣告透露自我形象的塑造,認同,對異性的想像,性別政治的關係,與社會風氣。於是,最私密的情感言説,或許未嘗不可將其視作公共敘事來解讀,而徵婚廣告所衍生的私密空間,也因為藴含著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種因素的交雜,體現特定年代巨
大的社會變遷。1
費孝通在1946 年出版的《生育制度》中,提出婚姻是公事,不是私事的命題,認為在中國,婚姻的建立,不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個人選擇,而是由社會力量推動,意在綿延香火的公眾議題。2
Andrea Bradley 研究18,19 世紀芵國徵婚廣告時,認為徵婚人,透過公開的形式,尋求私人的關係,不同於傳統透過私人關係(家庭,朋友圈)的求偶,使得徵婚廣告深具公開性,且因為大眾閲讀,品評與參與的同時,也將網路,報紙等媒體的公眾性隱私性了。也就是說,徵婚廣告巧妙地融合公眾與私人的主體性,橫跨在城市的公共領域與私領域間。3
Close-up of “Interview” artwork
1 張伯存,〈徵婚廣告:由私人話語到公共敘事〉,《當代作家評論》,第 4 期( 2004 年 4月),頁 149。
2 費孝通,《生育制度》,岅入《費孝通文集》,第 4㼜(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年 10 月),頁30。
3 Andrea Bradley, “Wanted Advertising in British Literature, 1700‐1830.”
1 張伯存,〈徵婚廣告:由私人話語到公共敘事〉,《當代作家評論》,第 4 期( 2004 年 4月),頁 149。
2 費孝通,《生育制度》,岅入《費孝通文集》,第 4㼜(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年 10 月),頁30。
3 Andrea Bradley, “Wanted Advertising in British Literature, 1700‐1830.”